內容介紹
服務指南
成功案例
其它服務
服務優勢
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實施方案編寫提綱(試行)
本提綱針對以縣為單位,按項目區進行編制的實施方案。包括多個項目區時,實施方案可由多個項目區匯總而成。具體設計應以小流域為單元開展,原則上按圖斑進行逐一設計,達到初步設計深度。
1 綜合說明
1.1 項目背景
闡述項目前期規劃基本情況,以及批復情況,說明任務來源、工程建設必要性和實施方案編制過程。
1.2 項目區選擇及概況
簡要說明選定的項目區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況,包括自然概況、水土流失及防治情況、土地利用情況、社會經濟情況等。
1.3 建設任務、目標與規模
簡述項目建設的任務,確定的目標和綜合治理規模。
1.4 總體布置與措施設計
簡述小流域綜合治理和單項工程總體布置,措施設計原則、要點,以及各項措施數量。
1.5 施工組織設計
簡要說明小流域綜合治理或單項工程的施工條件、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及施工進度安排。
1.6 水土保持監測
簡要說明監測點布置、監測內容、監測時段、監測方法等。
1.7 技術支持
簡要說明技術支持的有關內容和組織實施方案。
1.8 工程管理
簡要說明工程建設管理和運行管理的設計內容。
1.9 投資概算與資金籌措
明確投資概算價格水平年,簡要說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費用、獨立費用、基本預備費、總投資以及資金籌措情況。
1.10 效益分析
簡述項目區生態、社會、經濟效益分析結果。
附圖1 項目區及小流域地理位置圖
工程建設特性表
2 項目背景及設計依據
項目背景
簡述項目來源,項目所在行政區域(縣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技術條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狀況等。概述與項目有關的區域綜合規劃、江河流域(河段)規劃和水土保持規劃成果及與項目區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相關規劃的編制與審批情況。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闡明項目所在行政區域的水土流失對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造成的危害和影響。結合實際,從項目對所在行政區域生態改善、水源涵養、蓄水保土、減少江河泥沙淤積、防災減災以及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等方面,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設計依據
說明實施方案編制的規劃依據以及措施設計所依據的標準、規范、規程等。并說明相關數據的來源。
3 項目區選擇及概況
項目區與小流域為同一區域時,項目區與小流域概況內容進行合并。
3.1 項目區選擇
簡述項目區選擇的原則及項目區選取情況,并對項目區位置、范圍進行說明。
3.2 項目區概況
簡述項目區(工程涉及的鄉鎮)自然情況、社會經濟、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的總體概況。
3.3 項目區小流域概況
3.3.1 基本情況
簡述項目區小流域位置、范圍,涉及行政村情況。
3.3.2 自然概況
闡述小流域地形地貌、水文氣象、土壤植被等自然條件。
3.3.3 經濟社會情況
闡述小流域經濟社會狀況。包括涉及行政村的總人口、農業人口、貧困人口、勞動力、農業經濟、種植結構、農民經濟收入及基礎設施等情況。
3.3.4 土地利用
說明小流域土地利用情況及土地資源、耕地資源、坡耕地等基本情況。
3.3.5 水土流失及防治情況
闡述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類型、面積和強度,分析其成因和分布情況。分析說明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現狀、成效、經驗及存在問題。簡要說明小流域內以往水土保持生態項目建設情況,以及亟需進行水土流失治理的范圍(到項目村)、面積。
附圖與附表
附圖2 項目區水土流失現狀圖。
附圖3 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及水土保持現狀圖。
附表4 項目區水土流失現狀表。
4 建設任務、目標與規模
4.1 建設任務
根據已批復或編制的規劃,結合項目區小流域概況明確項目建設的任務,主要包括: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減少入河入庫(湖)泥沙;
——蓄水保土,保護耕地資源,促進糧食增產;
——涵養水源,控制面源污染,維護飲水安全;
——防治滑坡、崩塌與泥石流等,減輕山地災害;
——防治風蝕,減輕風沙災害;
——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4.2 建設目標
以項目區為單元,擬定到設計水平年工程建設的目標,主要包括:
1)水土流失治理目標,包括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面積等。
2)生態環境改善目標,主要是林草覆蓋率。
3)農村經濟發展目標,包括人均基本農田、人均糧食占有量、農民人均純收入等。
4.3 建設規模
根據建設任務、目標、項目區水土流失狀況、經濟社會現狀及發展要求等,論證項目建設規模,即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和水土保持單項工程規模。
項目區涉及多條小流域的,列表分別明確各小流域的建設規模。
5 總體布置與措施設計
根據現行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投入標準,近期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中原則上不安排淤地壩等溝道控制性工程建設,淤地壩等溝道控制性工程建設通過其他專項另行安排。
總體布置與措施設計按小流域進行,原則上應逐圖斑進行設計,明確擬建圖斑的位置、面積、坡度、措施內容等。若建設條件基本一致,可采用典型設計,每一措施類型選擇1~3個有代表性的圖斑進行設計。
包含多條小流域的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應按小流域逐條進行措施布置,實施方案總體布置由各條小流域匯總形成。
5.1 水土保持分區
小流域面積大、涉及不同地形地貌的應進行水土保持分區,按不同分區分別進行設計。條件一致或逐圖斑進行設計時可不分區。
5.2 總體布置
說明工程總體布置應遵循的原則及措施總體布局。
5.3 工程措施設計
5.3.1 梯田工程設計
1)結合田間道路、蓄灌設施(水窖、蓄水池、灌溉渠道等)、截排水溝等確定梯田區的布設。
2)根據劃定的修筑梯田圖斑的面積、土壤(主要是土層厚度)、地形(主要是坡度)、建筑材料來源等情況,選定梯田的型式,確定田塊布置。
3)確定梯田的設計標準、斷面尺寸。
4)需進行田坎防護利用的,應選定樹種草種,并進行措施設計。
5)需要進行機耕道整治的,還應明確道路布置,確定路面寬度、結構型式,進行道路橫斷面設計。
5.3.2 溝頭防護和谷坊工程設計
1)確定溝頭防護工程的設計標準、型式、位置,確定斷面尺寸。
2)查勘溝道比降,繪制縱斷面圖,在查明溝道地形、洪水等情況的基礎上,明確谷坊的設計標準,確定谷坊數量、位置及斷面尺寸。
5.3.3 護岸工程設計
一般包括坡式護岸、壩式護岸、墻式護岸等型式。應明確防洪設計標準,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合理確定護岸型式,并參照《堤防工程設計規范》進行設計。
5.3.4 小型攔蓄引排水工程設計
1)小型蓄引排水工程包括截水溝、排水溝、水窖、澇池、蓄水池、滾水壩、人字閘、塘壩等。應根據小型蓄引排水工程的類型、規模、結構型式等進行典型或標準設計。確定典型小型蓄引排水工程的設計標準、型式、位置及斷面尺寸。
2)滾水壩應按《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的要求,并參照小型水利工程有關規范執行;人字閘、塘壩設計參照小型水利工程有關規范執行。
3)小型蓄水工程涉及人畜飲用水的,應查明匯集水區基本情況,確定需水量、匯集水區的面積、工程位置和數量,并參照相關技術規范進行設計,明確水質保護的要求。
5.3.5 防風固沙工程設計
一般包括沙障固沙、固沙造林、固沙種草、引水拉沙造地、防風蝕耕作措施等。應明確防風固沙措施形式,并按《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 風沙治理技術》進行設計。
5.3.6 泥石流排導和停淤、抗滑樁、擋墻等工程設計應按水工、擋墻工程設計規范進行設計。
5.4 林草措施設計
5.4.1 劃分立地類型,按立地類型選定樹(品)種、苗木規格,確定造林密度、整地方式和規格、造林季節、栽植方法、撫育管理方式等,做出典型設計,并落實到圖斑。
在荒山荒坡上布設的經濟林,還應明確選擇的品種、苗木規格、整地、施肥、澆水等要求。
5.4.2 經濟林栽培園和果園,應結合田間道路、蓄灌設施(水窖、蓄水池、灌溉渠道等)、截排水溝等,確定栽培區的布設。需要進行機耕道整治的,還應明確道路布局,確定路面寬度、結構型式,進行道路橫斷面設計。
進行典型設計,選定栽培品種、苗木規格,確定栽植密度、整地方式及規格,明確施肥和灌溉等的要求。
5.4.3 水土保持種草,應劃分立地類型,按立地類型選定草(品)種,確定整地方式、需種(苗)量、撫育管理,進行典型設計,并落實到圖斑。
5.5 封育治理措施設計
5.5.1 明確封育方式和管理制度,確定標志位置及斷面尺寸,做出必要的網圍欄設計。
5.5.2 沼氣池、節柴灶、舍飼養畜、飼草料基地(草庫侖)建設、生態移民等封育治理配套措施,按國家有關規范進行設計。
5.6 保土耕作措施及其他措施設計
5.6.1 明確采用的保土耕作措施,說明各措施的布設、配置方式、技術要求等。
5.6.2 涉及其他措施的,應按國家相關規范進行典型設計。
5.7 措施數量匯總
根據各類措施設計,匯總各項措施數量。
附表5 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及數量匯總表
附表6 小流域現狀及治理措施圖斑統計表
注1:現狀及措施圖斑宜布置在1:1000~1:10000地形圖,并逐圖斑標出經緯度。
注2:典型設計圖宜按實測1:500~1:2000地形圖布設。
6 施工組織設計
6.1 工程量
根據各類措施設計,計算并匯總工程量。
6.2 施工條件
概述施工的氣象、水文、供水供電、交通等施工條件,并考慮農事活動對施工的影響。說明建筑材料、苗木、種籽的來源。
6.3 施工工藝和方法
明確各類措施的施工工藝、施工方法、時序及要求。
6.4 施工組織形式
根據各項治理措施建設的難易程度、工期長短和對機械施工的要求,分別確定各項措施的施工組織形式。施工組織形式主要包括施工單位施工、專業隊施工、農民施工或多種形式結合。
6.5 施工進度
確定各項治理措施施工進度安排
附表7 小流域綜合治理進度安排表
附表8 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量和投工匯總表
7 水土保持監測
水土保持監測以效益監測為主。
7.1 監測內容
確定水土保持監測任務,明確水土保持監測的內容和指標。
7.2 監測點布設
根據小流域基本情況,進行水土保持監測點的布設。
7.3 監測時段與方法
合理選取監測時段和監測方法等,明確監測人員與機構。
8 水土保持監測
8.1 技術支持方案
涉及技術支持內容的,應說明小流域綜合治理技術支持的有關內容和組織實施方案。
8.2 技術培訓
說明技術培訓的內容、方式和培訓計劃。
8.3 技術推廣
選定技術推廣項目,提出推廣計劃。
9 工程管理
9.1 工程建設管理
說明項目管理機構組成情況,明確組織管理制度,包括項目責任主體負責制、工程合同制、項目公示制、投勞承諾制、工程監理制、資金報賬制和工程管護責任制等。明確保證工程質量、進度及控制投資的監督管理措施,以及保障項目實施的技術培訓等措施。
9.2 工程運行管理
明確工程產權或使用權,落實管護責任和要求。
10 投資概算與資金籌措
10.1.1投資概算總述
簡述工程建設地點、建設規模、措施數量、主要材料用量、施工總工期、概算總投資等。
10.1.2編制原則與依據
說明設計概算的編制原則、編制依據、項目劃分、計算方法、采用的定額和取費標準以及價格水平年。
10.1.3投資概算
分析計算主要材料預算價格,計算基礎單價和工程單價;概算分項投資、工程總投資。
投資概算執行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規定》,并附投資概算附件。
11 效益分析
11.1 生態效益
11.1.1 蓄水保土效益
根據典型觀測數據結合效益分析結果,確定各項措施的蓄水、保土定額,進而計算工程實施后的蓄水、保土效益,并列表說明。
11.1.2 生態效益
說明生態環境改善狀況,主要包括林草覆蓋率、減災等。
11.2 社會效益
說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就業機會、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等方面的社會效益。
11.3 經濟效益
明確效益計算方法、主要指標及參數,明確效益定額、實物效益、農民收益,得出經濟效益計算結果并進行評價。
附表9 項目區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成果表
1.項目資料信息采集 | 2.商務需求初定 | 3.履約協議簽訂 | 4.方案編制設計 | 5.方案交付及評審 |
---|---|---|---|---|
(1) 項目選址 | (1) 方案目的 | (1) 資質初審 | (1) 成立專案小組 | (1) 項目初稿方案交付 |
(2) 建設規模 | (2) 交稿時間 | (2) 合同初審 | (2) 項目方案預設 | (2) 業主修改意見征集 |
(3) 建設內容 | (3) 審稿單位 | (3) 合同簽訂 | (3) 增收資料信息 | (3) 專家修改意見征集 |
(4) 建設周期 | (4) 服務費用 | (4) 預付款支付 | (4) 方案編制設計 | (4) 項目方案過會評審 |
(5) 投資計劃 | (5) 付款方式 | (5) 系統派單 | (5) 項目方案內審 | (5) 項目方案修改定稿 |
(6) 盈利模式 |
|
|
|
(6) 項目最終方案交付 |